欢迎访问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官方网站!
北京市召开第五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
来源: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1970-01-01

2011425,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201会议室组织召开以“保护古都文脉,传承建筑文化”为主题的第五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副市长陈刚出席论坛并讲话,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邱跃致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兼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大华主持论坛。

陈刚指出,现在人们对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我们有很多需要亟须保护的古建筑、古文化。特别对文物古迹、名人寓所比较集中的区域,我们更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做好规划设计,这直接关系城市的形象,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陈刚要求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规制度,要设立专门奖项,要树立典型,希望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在全国起表率作用。

陈刚希望规划师、建筑师要认清自己在保护古都文脉,传承建筑文化方面所肩负的重任和职责,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年轻的规划师、建筑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要充分把握好首都城市的特质和文化脉络,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传世之作,为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邱跃在致辞中指出,新时期做好“保护古都文脉,传承建筑文化”必须发扬优良传统。保护古都风貌是传承的必须,修旧如旧是文化的必然,我们要在不断建设、不断发展中,让古都风姿、文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详细规划处处长李晋报告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思路。他说:“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认识不断提升,保护投入不断增加,保护实践不断深化,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人文奥运、人文北京战略得到强力的推进,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形势和总体要求是:充分拓展首都历史文化的内涵,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外延,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项目,全面调动各阶层、各方面力量,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公共政策集合。李处长结合工作实际部署了北京近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工作。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工程管理二处处长陈朝晖讲解了旧城整体和传统风貌保护的理论、典型案例分析,并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说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边兰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李兴钢、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分别就《什刹海烟袋斜街地区保护与整治》、《以海关博物馆项目为例,谈新建项目与周边历史建筑环境的融合》、《北京四合院知识》作主旨讲演,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到规划工作的思路,从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到单体建筑结合古都风貌的设计为工程技术人员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建议在“保护古都文脉,传承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引入专家参与机制。

专家、学者的精彩讲演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玉屏,市规划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文物局,东城区、西城区,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成员,以及80多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200多名规划师、建筑师参加论坛。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曲际水及部分工作人员参加论坛。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承办,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协办。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2号院二号楼 102

电话(传真):010-68016541

邮箱:xiehuigongyou205@126.com

邮政编码:100045

版权所有: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京ICP备14017916号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