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官方网站!
绘新北京长卷  开十二五新篇
来源: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1970-01-01

特别关注
——2011
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文字采写:《工程建设与设计》编辑部)
>
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开幕
>
颁发北京市规划设计勘察测绘优秀工程项目奖
>
主论坛领导讲话精选
>
分论坛一 —— 保障
>
分论坛二——“规划设计 低碳先行
>
分论坛三——“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
>
分论坛四——“创新基础设施设计  打造世界城市名片
>
分论坛五——“促进北京数字城市建设,推动首都智慧城市发展
>
分论坛六——建筑技术推进行业新发展

规划服务科学发展 设计打造世界城市
【大会现场报道】

    2011年8月25,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承办的“2011
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暨论坛的主题是规划服务科学发展,设计打造世界城市,以国际化、专业化和高层次的特色,为行业精英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首都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的代表600多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会长王素卿、北京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曲际出席会议,并为行业优秀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北京市规划设计勘察测绘优秀工程项目奖。

大会由北京市规划委委员叶大华主持,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黄艳主任做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行业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城市的快速发展对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责任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要以精心的态度做事,增强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将一流设计、一流质量、一流服务回馈社会,推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落实。今后工作的要求:一是推行精细设计,提升政策性住房质量;二是建立标准体系,推进绿建节能工作;三是加强引导监督,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创新工作理念,推动行业进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致辞,他说,当前我国地理信息正处于战略期,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地理信息工作。随着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各领域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更加旺盛和迫切,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落实领导的精神,建设社会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幅度的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讲话中说,重建城市微循环是城市规划测绘的一个未来趋势,这个未来趋势肯定要在北京率先得到推广应用。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北京的城市转型条件已经具备,城市的大宗设施基本建设或者基本完成,在六环之内及六环本身的格局基本上已经完成规划,城市化初期的这种大拆大建的弊端已经充分显现,所以说国务院公布的新的拆迁条令强制拆迁取消。市民对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愿望日益提升,以城市作为单元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日益明确。
   
北京市人民政府陈刚副市长的讲话,给了与会代表极大鼓舞,他说,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城市规划、设计、勘察、测绘实地提升最快的一年,行业实现大规模的增长,截至十一五末全市规划、设计、勘察、测绘单位12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我们的规划、设计、勘察、测绘的工作,为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美国俄勒冈州大都会区议员罗伯特李博提也就建筑物与周围都市及环境的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路径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下午,由业内专家领衔主持的保障规划设计 低碳先行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创新基础设施设计,打造世界城市名片促进北京数字城市建设,推动首都智慧城市发展建筑技术推进行业新发展等六方分组讨论,对各自专业领域的话题进行了纵深探讨。
大会汇聚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首都规划、设计、勘察、测绘领域的科技人员,在首都勘察设计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规划服务科学发展,设计打造世界城市演绎出动人的华章,成为一次交流学术思想、探讨未来发展之路的盛会。

大会实况回放】(按发言先后排序):

徐德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

近年来北京市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规委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其中数字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通州、西城、东城、房山先后开展了数字城市的试点和推进工作,为其他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开拓了北京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不断催生城市地理信息的服务水平,并以深入百姓生活。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生产研制了全国最先进的技术,提供了最精确的手机定位和在线地理信息,研发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技术装备。在推行遥感技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北京均走在全国的前列,开拓了国家社会地理信息的新纪元。
   
十二五期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落实领导的精神,建设社会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幅度的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做好三大工程和一个产业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网络,要方便群众的服务平台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是抢占国家制高点的重要方面。着力将这一民主工程,国家工程做好。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益,舒适城市展示形象的亮丽名片,社会综合管理的基础平台,提升百姓生活的得力助手,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标准,我们始终把新城建设作为带动全民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全部地市的和部分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我认为城市转型的六条基本思路是:第一,我们要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第二,集中的机械式基础设施处理要转向分散的有机化处理;第三,从建造大型的基础设施转向小型舒适的、补充式的基础设施;第四,从单向排放处理转向循环利用;第五,从设施间相互分离,分割、冲突、矛盾转向综合利用共生;第六,从上而下的规划理念,转向规划透明、设计透明,上下结合充分调动民间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中国城市化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我们的观念,要摒弃初期广为流行的急风暴雨式的大开发,大拆大建,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等,将成为城市转型、生态城和城市住宅规划建设的新原则。

黄艳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

行业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坚定发展信心,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一年来,行业综合实力提升,发展势头良好。勘察设计业务的年营业收入总额达480亿元,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型服务业态,正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服务城市建设,行业作用发挥明显。行业单位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服务城市建设、保障民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监管服务并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编制行业规划和发展报告;抓好设计评优,织开展了北京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设计和第十二届优秀工程勘察评优工作;搭建了行业管理、人员管理、市场监管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召开了落实全国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

陈刚(北京市副市长):

第一,一年来我们轨道交通的开工面积,保障性住房的开工面积,我们城市改革的步伐,特别是以城乡结合部改造为单位的城市改造这种规模都是空前的。第二,十二五时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我们精细化的设计提高效率,迎接庞大的城市运行的挑战和压力。第三,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突出首都特色,北京的规划设计必须延续传统建筑的风貌;三是强化科技知识,城市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四是推行绿色节能,使强化建筑节能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硬指标。第四,狠抓设计质量工作。今年安全事故频发,一个质量案件出来就会出现一场危机,所以大家要高度重视;第五,努力提升行业水平打造北京品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行业公共服务品牌,项目质量管理全过程精细化。

妹岛和世(2010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周围都市与环境的关系。比如说如何建设一个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物,因为建筑物是人居住的,所以在建筑物当中的空间如何分布,对于我一个设计师来说,如何设计空间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我们的居住者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现有很多我们当初设计的时候的缺点,这一点如何避免,需要仔细研究同时这个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在使用建筑物的过程当中它的空间我们要不断进行研究、创新,这样才能保持他们非常完美的融合。
   
罗伯特李博提(美国俄勒冈州大都会区议员)
   
我是来自一个非常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国家,我们的政治传统不一样,我们政府的系统也是不一样的。当然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中国有非常棒的城市,这些城市历史有四千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历史只有两百年,这是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我要讲讲我对于如何规划北京这座非常棒的城市的建议。
   
我认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有九条道路:1.在一定的界限之内限制城市的增长;2.让城市和农村的规划相互补充,3.利用自然系统作为城市社区的一部分;4.让城市跟乡村的增长更加有适应力;5.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执行需要道德和法治齐头并进;6.公民意见也能够在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非常重要的作用;7.我们不能够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差别,我们应该和自然形成合力;8.学会重复利用循环利用资源;9.21世纪我们所谓的伟大就不应该只是限于大规模的城市,而是要关注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这种适应能力。
---------------------------------------------------------------------
分论坛回顾】:
   
此次大会上,主办方汇集了勘察设计行业的名家,于825日下午精心安排了六个分论坛,专家学者畅谈各家之言,针对目前行业前沿话题发表自己的高见。六个论坛分别是:论坛一 ——“保障、论坛二——“规划设计 低碳先行、论坛三—— “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论坛四——“创新基础设施设计,打造世界城市名片、论坛五——“促进北京数字城市建设,推动首都智慧城市发展、分论坛六——“建筑技术推进行业新发展

分论坛一  保障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保障房

主题为保障的分论坛一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民主持,与会嘉宾就保障房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论坛邀请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丁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魏闽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刘晓钟工作室副室主任、主任建筑师王鹏6位嘉宾莅临现场,并作了精彩演讲。
   
王鹏汇报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筑设计指导性图集》的研究成果,探索我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可行途径;周燕珉以《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为题,剖析了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思路及设计要点等问题;魏闽红在《绿色设计及BIM新技术在保障性住房的应用》演讲中,阐述了运用国际领先的BIM新技术方法,深入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研究等一些方面的探索、思考和实践。在三位嘉宾演讲之后,全体嘉宾就保障性住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论坛二  规划设计 低碳先行
构筑低碳城市梦想

   
规划设计 低碳先行为主题的分论坛二,由主持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飞致开场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女士做了北京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研究的主题演讲。
   
随后,主持人请各位嘉宾围绕低碳城市发言。ARUP奥雅纳(中国)规划及发展总监,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叶祖达先生根据在国内外的相关工作,从资源管理角度探讨低碳规划体系的改革;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何东全先生从能源基金会资助、参与的多个项目出发,探讨低碳城市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潮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先生介绍了全国低碳城市规划的情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朝林先生从著作《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展开,谈低碳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论坛三  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
保护与创新的交锋

   
第三分论坛暨第十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以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为主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张杰主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陈同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4位历史、文化、建筑、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分别以《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辨析》、《从文明与文化的角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研究》、《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考》、《地域立场.历史思考》为题进行演讲。
   
随后演讲嘉宾与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柯焕章、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静霞、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张和平等参会嘉宾及现场听众,围绕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创新,结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与十二五期间保护思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分论坛四  创新基础设施设计,打造世界城市名片
创新设计  彰显魅力

   
论坛四邀请了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张韵、莫特麦克唐纳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Paul Jenkins(保罗詹金斯)、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段洁仪、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纪海英、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杨秀仁五位嘉宾到会演讲。
   
嘉宾们以丰富的工程成果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从创新交通与环境设计,提升城市承载力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供热方式城乡一体化的交通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就创新基础设施设计  打造世界城市名片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嘉宾们在发言中谈到:城市基础设施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是服务市民生活、支撑经济发展、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世界城市的定位不仅对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使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和服务水平面临更大的需求。

分论坛五  促进北京数字城市建设,推动首都智慧城市发展

数字改变未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温宗勇、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沈小克做报告。会议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兼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主任叶大华主持,北京市勘察测绘行业的代表100余人参与分论坛。
   
报告人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从政府管理、科学研究与实际运用等不同角度,从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城市三维建模新进展、面向北京数字城市建设、促进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岩土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作主题报告。报告按照国家测绘局提出的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24字总体战略要求,将充分展示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在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与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突出成就,深入研究探讨行业的发展方向、高新前沿技术与最新举措,如何更好为首都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分论坛六  建筑技术推进行业新发展
技术革新,共铸辉煌

   
分论坛六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与CCDI中建国际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来自清华大学的徐卫国教授从参数化非线性建筑建筑节能与环境数值模拟与来自行业内的专家、设计人员进行交流。他指出参数化非线性设计作为一种前沿的建筑设计手段,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还有非传统的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给当今建筑的创作带来了多种潜在的可能性。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优秀的建筑师将参数化非线性设计的理念付诸实践,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对于中国大量创作一线的建筑师而言,参数化非线性设计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参数、虚拟图像以及如何变成现实,是中国建筑师们面临的课题。
    CCDI
数字化建造业务部技术总监过俊就“BIM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建筑技术推进设计行业发展的技术交流,并与大家分享了成功实施的多个BIM实践案例。实现更多的需求和减少更多的意外,借助建筑信息模型解决方案,创建逼真的模拟和精确的能耗模型,使用BIM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可持续设计和能耗节约的要求。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2号院二号楼 102

电话(传真):010-68016541

邮箱:xiehuigongyou205@126.com

邮政编码:100045

版权所有: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京ICP备14017916号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