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举办“空间大跨度索结构研究实例分析与新钢规重点条文解读”公益讲座
为使行业内结构设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特殊结构设计的发展情况和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后出现的新变化,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联合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26日在北京新疆大厦举办了“空间大跨度索结构研究实例分析与新钢规重点条文解读”公益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空间结构研究室主任张其林教授,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编者之一的童乐为教授,为与会工程技术人员就两个主题内容分别进行讲解。
张其林教授介绍了空间大跨度索结构的发展历程、设计原理及近些年空间大跨度索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成果。张教授强调,钢结构本身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好、变形能力强等材料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成本低、抗震性强、易安装、装配化程度高、污染小等优点,与国家倡导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理念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客观上需要建造更加高大的建筑空间来满足群众集会、举行大型的文育表演、举办大型博览会等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建筑的造型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则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大跨度建筑空间结构的进步。索结构作为预应力钢结构的主要形式,以其高效的结构性能,简洁、轻巧的截面,良好的组合性能(与杆、梁、板和膜组成杂交结构),在空间结构中格外引人瞩目,故特别适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复杂建筑。
张教授简要介绍了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同济大学相关的科研实力,集成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开发了具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3D3S空间结构设计软件。致力于在行业内为建筑设计院提供信息化技术解决方案。
童乐为教授介绍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编制与发布的必要性和时代背景,该标准突出以钢结构设计需求为中心,吸收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重新构建了总体框架。新标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对钢结构设计所带来的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并提纲挈领地重点讲解了新标准中的主要条文,对新旧标准间的区别和不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帮助结构设计人员准确把握新标准的核心内容,理解新旧标准间的差异,在设计实践中有效贯彻和执行新标准,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次公益性讲座,是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2018年度行业技术讲座活动的一部分,有一百多家协会会员单位的450多名结构专业工程设计人员到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